学校首页 | 网站首页 | 相关法规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事项 | 信息公开目录 | 信息年度报告 
 
 基本信息 
 招生考试 
 财务资产 
 人事师资 
 教学质量 
 学生管理 
 学风建设 
 学位学科 
 交流合作 
 其他 
 最新公开 
 
  财务资产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信息公开事项>>财务资产>>正文
 
更名大学专项经费支出政策绩效评价报告
2025-08-18 11:59  


委托单位:昆明市财政局

评价机构:云南银信鼎立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报告时间:2025年7月


 

一、被评价对象基本情况

(一)政策概况

(二)实施内容

(三)资金投入及使用情况

(四)组织管理情况

(五)其它可能对绩效产生重要影响的情况

二、绩效评价分析

(一)政策制定情况分析

(二)政策实施情况分析

(三)政策效果情况分析

三、评价结论

(一)结论

(二)存在的问题

四、建议

(一)破解部门预算与学校预算“两张皮”难题

(二)加强统筹布局,加大对学校科研项目的支持与激励

(三)探索多元化支持方式,助推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

五、其它需说明的情况


 


一、基本情况

为完成好《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昆明市“十四五”教育体育发展规划》提出的“支持昆明学院更名大学”的规划任务要求政策期间投入财政资金6,800万元,支持昆明学院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设置“大学”的指标要求,从办学规模、学科与专业、教学与科研水平等七个方面,树立问题导向,对标对表逐项进行指标达成度分析,对短板指标立项进行重点建设,力争在“十四五”期末取得显著进展,主要指标达标,为顺利实现更名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二、绩效评价结论

综合结论

更名大学专项经费支出政策绩效评价得分83.70分,评价等级为“良”。更名大学专项经费支出政策的实施,昆明学院的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学科专业体系更加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得到优化、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明显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持续增强,学校综合实力迈上了新台阶,为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同时也存在部门预算和校内预算编制未保持一致,专项经费分配科学性不足,政策目标未能全部实现的问题。

评价认为,至“十四五”末,除研究生毕业届数、国家科研成果奖难以达成外,昆明学院更名大学主要指标已基本实现,支持昆明学院更名大学的政策目标已基本达成,政策已无继续执行的必要。但从现状看,昆明学院由于在高层次人才引进、高水平科研团队、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等方面积淀不足,科研水平仍将是制约昆明学院更名成为大学的主要因素,建议昆明学院加强统筹布局,并建立相关机制加大对学校科研项目的支持与激励。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门预算和校内预算编制未保持一致

2022年度—2025年度,昆明学院在编报更名大学专项经费预算时,一体化系统中仅按照“办公费”申请专项经费预算,未将预算细化至具体项目,未明确专项经费项目的具体实施内容。待部门预算批复后,昆明学院按照学校办学实际情况,以及高校财务制度的规定和学校预算编制要求,将更名大学专项经费与学校其他可支配收入统筹编制校内执行的综合财务收支预算,更名大学专项经费实际支出涉及“专用材料费”、“劳务费”、“差旅费”、“印刷费”等多个支出科目。由于昆明学院编制的部门预算和校内预算未保持一致,使得两种预算差异较大,相互脱节。

2.专项经费分配科学性不足

评价发现,昆明学院根据《昆明学院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修订)》中“学校年度预算专项经费”的申报、筛选和审批相关规定审定各年度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各年度更名大学专项经费的分配未针对未达指标进行重点投入,资金分配科学性不足,支持的部分项目与更名大学专项经费支出政策的目标不匹配。如:2022年度安排实施的日常教学运行专项、教学督导员专项经费、国防教育专项经费等项目,2023年度安排实施的昆明学院学报专项经费、教务处金智教务系统服务费等项目,2024年度安排实施的实践教学专项、日常教学运行专项、审核评估专项经费、校运动会专项经费等项目,2025年度安排实施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经费等项目,资金分配与各年度未达指标关联性不强,项目实施内容也与支出政策目标不匹配。

3.受客观因素影响,政策目标未能全部实现

根据昆明学院提供的“昆明学院更名大学指标完成情况2025年一季度报表”,截至2025年一季度,对照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设置“大学”的指标要求,2021年度未达标的13项指标已降至4项(研究生占比、研究生毕业届数、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国家科研成果奖)。2025年度昆明学院研究生招生指标425人,待2025年9月份新生入学,研究生占比将达标;2025年12月“跨境数字经济”省级一流建设学科通过终期验收后,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个数将达标。但由于受个别学科基础薄弱、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人才引进困难,以及高水平科研团队、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积淀不足等因素影响,至“十四五”期末,研究生毕业届数、国家科研成果奖两项指标仍将无法实现目标。

三、建议

(一)改变部门预算与校内预算不一致现状

建议昆明学院努力改变部门预算与校内预算不一致的现状,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为学校内涵式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务支撑。一是建立协同编制机制,打破部门预算与校内预算的编制壁垒,推动学校财务部门与校内各院系、职能部门联合参与预算编制,确保预算既能满足政府收支分类要求,又能反映学校实际办学需求。二是规范预算编制依据,以学校战略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为基础,将《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与校内财务制度的支出分类标准进行映射整合,实现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口径的统一。

(二)加强统筹布局,加大对学校科研项目的支持与激励

建议昆明学院结合学校自身优势、短板领域等因素,坚持“统筹布局、严格审查、全程支持”,合理规划、凝聚方向、强化培育,切实提高科研项目申报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建立相关机制加大对学校科研项目的支持与激励,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种子项目孵化培养力度,对接产业需求,促进资源共享和创新,为教师开展高水平科研提供有力支持,为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有力保障。

(三)探索多元化支持方式,助推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

一是突出保基本,筑牢高校基础办学根基。进一步加大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生均拨款,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应用型高校,以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为契机,对标学校现有常用设备,提供定向资金保障应用型高校专业类设备设施的购入,针对设备维护和更新给予一定的补贴。二是通过构建产教融合利益共同体,找到政府、高校、企业等各利益主体的结合点和平衡点,建立健全相关保障机制,明确运营管理、利益分配等具体事项,实现资源互补、整合优化创造新增价值,让各方都能从中获益。三是启动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项目,加强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支持,助推学校健全完善一流学科体系,建设特色鲜明一流专业体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知名品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社会服务贡献率明显增强,区域影响力和社会声誉不断扩大,学校进入全国一流应用型大学行列


更名大学专项经费支出政策

绩效评价报告


根据《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云发〔2019〕11号)、《中共昆明市委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昆发〔2019〕12号、《昆明市财政局关于召开市本级2025年重点绩效评价工作会议的通知》的要求,云南银信鼎立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接受昆明市财政局委托,于20255月至7月对更名大学专项经费支出政策开展绩效评价。现将绩效评价情况报告如下:

一、被评价对象基本情况

(一)政策概况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国家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和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要求,加强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十四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昆明学院更名大学”。

昆明市根据国家、省级关于“十四五”时期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及《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加快昆明学院更名为大学步伐”的规划任务要求,印发《昆明市“十四五”教育体育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加快高等院校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为“支持昆明学院更名大学”,并将昆明学院更名大学相关工作列入昆明市“十四五”教育体育发展规划重大项目表。

为完成好昆明市相关规划任务要求,昆明学院2021年第7次、第12次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昆明学院更名大学工作总体实施方案》,方案确定昆明学院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总目标,推进学校新阶段高质量发展,对照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设置“大学”的指标要求,到“十四五”期末,主要指标达到设置“大学”的标准,并向教育部提出更名申请,并明确“十四五”期间学校每年在年度经费中设立更名大学专项工作经费,用于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建设、学习考察、工作业务开展等方面。

(二)实施内容

根据《昆明学院更名大学工作总体实施方案》和办学规模、学科与专业、教学与科研水平等七个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以及昆明学院2022年度至2025年度工作任务清单实施内容为: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设置“大学”的指标要求,从办学规模、学科与专业、教学与科研水平等七个方面,树立问题导向,对标对表逐项进行指标达成度分析,对短板指标立项进行重点建设,力争在“十四五”期末取得显著进展,主要指标达标,为顺利实现更名大学奠定坚实基础昆明学院2021年度未达标指标情况详见表1。

1昆明学院2021年度未达标指标情况

序号

类别

主要指标

国家标准

2021年度

1

办学规模

在校研究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比例(%)

≥5

0.70

2

学科与专业

主要学科门类1(工学)硕士学位授予点数(个)

≥2

1

3

主要学科门类2(理学)硕士学位授予点数(个)

≥2

1

4

主要学科门类3(社会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数(个)

≥2

1

5

师资队伍

生师比

≤18:1

20.98:1

6

教学与科研水平

近两届教学成果奖中国家一、二等奖或省级一等奖(项)

≥2

1

7

5年来科研成果奖(项)(省部级/国家级)

≥20/2

15/0

8

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个)

≥2

1

9

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个)

≥2

1

10

硕士点(个)

≥10

5

11

已有硕士毕业生(届)

≥5

0

12

基础设施

生均校舍建筑面积(㎡)

≥30

25.22

13

生均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理工/文科/体艺)

≥20/15/30

14.51

(三)资金投入及使用情况

1.预算批复情况

2022年度至2025年度,昆明市财政局批复昆明学院“更名大学专项经费”预算共计6,800万元。预算批复具体情况详见表2:

2预算批复情况

序号

年度

文件名称及文号

金额(万元)

1

2022年度

《关于批复2022年部门预算的通知》(昆财教〔2022〕10号)

2,000.00

2

2023年度

《关于批复2023年部门预算的通知》(昆财预〔2023〕1号)

1,600.00

3

2024年度

《关于批复2024年部门预算的通知》(昆财预〔2024〕1号)

1,600.00

4

2025年度

《关于批复昆明学院2025年部门预算的通知》(昆财预〔2025〕1号)

1,600.00

合计

6,800.00

2.资金到位情况

截至2025年6月30日,更名大学专项经费共计到位6,800万元。资金到位具体情况详见表3:

3资金到位情况

序号

年度

到位时间

金额(万元)

1

2022年度

2022年2月8日

2,000.00

2

2023年度

2023年6月21日

500.00

3

2023年度

2023年11月2日

1,100.00

4

2024年度

2024年4月22日

1,600.00

5

2025年度

2025年4月28日

500.00

6

2025年度

2025年5月28日

1,100.00

合计

6,800.00

3.资金安排及使用情况

2022年度至2025年度,昆明学院将更名大学专项经费与学校其他资金合并统筹安排至具体实施项目。根据昆明学院提供的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统计,2022年度至2025年度专项经费主要安排用于专业认证、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科研、招生就业等方面的支出,其中:2022年度专项经费实施了70个项目,支出1,944.70万元,结余55.30万元;2023年度专项经费实施了53个项目,支出1,586.95万元,指标调整10.09万元,结余2.96万元;2024年度专项经费实施了58个项目,支出1,591.44万元(含账务调整2笔2.99万元),指标调整8.56万元,无结余。截至2025年6月30日,2025年专项经费支出196.20万元(涉及13个项目),未支出1,403.80万元。具体安排与使用情况详见附件3。

(四)组织管理情况

昆明学院于2021年成立更名大学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与保障机制,并对标对表《昆明学院更名大学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项重点专项任务的责任部门、责任领导和工作任务,对更名大学工作重点任务进行时间倒排、加快推进更名工作。2023年,为进一步加强更名大学组织领导工作,对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与充实,进一步细化了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与工作机制,强化“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制度。

1.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组长负责全面领导、管理、推动更名大学工作,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决定学校更名大学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工作部署,定期听取常务副组长工作汇报,向省教育厅、昆明市等相关上级领导汇报工作进展,争取政策和其他方面的支持。

2)常务副组长负责协助组长开展工作,组织协调督促全校各单位落实领导小组工作部署,负责向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工作、争取支持,定期向组长汇报工作,每年组织召开两次更名大学工作专题会议,组织召开季度分析会,协调全校各相关职能部门,推进任务落实,听取办公室工作汇报,指挥办公室日常工作。

3)副组长负责在校领导分工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执行领导小组工作安排,向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工作、争取支持,围绕更名大学指标要求,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专项工作,牵头完成相关指标,定期听取相关部门工作汇报,指挥分管部门按要求推进工作。

4)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发展规划处。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文稿起草、信息调研、计划总结和规章制度、档案管理、文电处理、会议组织等秘书事务工作,负责编制更名大学指标季度报告,实施动态监测,做好综合协调和服务保障,按规定管理和使用更名大学专项经费,配合相关部门检查考核、督察督办,综合协调申报、迎检等相关工作。

2.工作机制

1)健全例会制度。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学校更名大学工作,定期听取工作汇报,每年2次专题研究部署更名大学工作;常务副组长每季度召集1次工作会议,按照教育部、教育厅和领导小组的要求,分析现状、研究问题、提出对策,推进全校更名大学工作;副组长将指标完成及工作动态纳入重要议题,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分管部门开展研究;办公室每月1次召开工作会议,交流沟通信息、推进日常工作。

2)强化督查考核。强化督查督办,将更名大学指标完成情况列入学校重点督查督办事项,定期通报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强化年度考核,将更名工作业绩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各部门、各二级学院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优评先、绩效奖励挂钩;强化工作保障,为更名大学工作提供人员、经费等保障条件,设立更名大学专项工作经费。

(五)其它可能对绩效产生重要影响的情况

更名大学专项经费支出政策执行期为2022年度至2025年度,2025年度建设任务尚在执行中,将影响政策效果方面如“建设任务完成率”、“建设任务质量达标率”和“设置‘大学’指标要求实现情况”等指标的评价结果,针对昆明学院计划于2025年底前完成的建设任务、实现的指标要求等,本次评价根据任务目标设定情况,并结合现阶段实施情况,采取分析研判的方式确定预期绩效的可实现性。

、绩效评价分析

本次评价主要采用案卷研究、比较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评价方法从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效果三个维度更名大学专项经费支出政策进行绩效评价,并实地检查了昆明学院2022年度2025年度更名大学专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同时,在实地评价中,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昆明学院学生、教师,以及其他对昆明学院更名大学有一定了解的间接受益对象开展满意度调查,了解其对政策实施的满意程度,共发放问卷1953份,剔除不了解或听说过但不了解昆明学院更名大学的受访者问卷后,实际有效回收问卷141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72.25%各维度绩效情况分析如下:

(一)政策制定情况分析

从评价得分情况看,此项评价满分为20分,绩效评价得分16.50分,得分率82.50%,具体分析如下:

1.政策科学性

1)政策合理性。昆明市根据国家、省级关于“十四五”时期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及《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加快昆明学院更名为大学步伐”的规划任务要求,印发《昆明市“十四五”教育体育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加快高等院校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为“支持昆明学院更名大学”,并将昆明学院更名大学相关工作列入昆明市“十四五”教育体育发展规划重大项目表。更名大学专项经费支出政策的设立,与昆明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昆明市“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等相符。

2)需求相关性。将昆明学院更名为昆明大学是云南省、昆明市贯彻落实国家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和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要求加强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重要举措更名大学专项经费支出政策的设立云南省、昆明市现阶段教育发展领域现实需求相匹配,旨在利用昆明学院位于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的独特区位和自贸区灵活的政策优势,将昆明学院更名为大学,强化应用型办学特色,进一步发挥昆明大学在应用型高校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应用型高校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供给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3目标明确性。更名大学专项经费支出政策的设立,目的是支持昆明学院更名为大学,与《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昆明市“十四五”教育体育发展规划》提出的相关规划目标密切相关、一脉相承。根据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更名为大学必须满足“办学规模”、“学科与专业”、“师资队伍”、“教学与科研水平”、“基础设施”等七个方面的44项指标,2021年度,昆明学院尚有“办学规模”、“学科与专业”、“师资队伍”、“教学与科研水平”、“基础设施”五个方面13项指标未达标,更名大学专项经费支出政策设立时,未明确专项经费的支持重点方向、使用范围和管理方式。

2.政策统筹性

1)职能相关性。昆明学院是教育部2004年5月批准建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原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原昆明大学合并的基础上整合昆明市优质教育资源组建而成,是目前云南省学科门类最齐全的本科学校,学校的主要职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综合大学学历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整合科技资源,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开展基础应用科学技术研究。加强校政、校企、校校合作,立足昆明、服务云南,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推进与南亚、东南亚、欧美的项目合作。培育大学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好文化传承工作。支出政策内容和目标与昆明学院的职能职责密切相关。

2)政策协调性。《云南省“十四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昆明市“十四五”教育体育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文件,均提出了“支持昆明学院更名大学”。昆明市设立更名大学专项经费支出政策,与省级合力支持昆明学院更名为大学,是省级相关支持政策的衔接与延续,不存在重复或空白。经查阅2022年度—2025年度昆明市财政局部门预算批复文件,更名大学专项经费支出政策与本级其他政策不存在支持方向重复、冲突现象。

3.政策经济性

1)财政投入相关性。昆明市“十四五”教育体育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加快高等院校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为“支持昆明学院更名大学”,并将昆明学院更名大学相关工作列入昆明市“十四五”教育体育发展规划重大项目表,更名大学专项经费属于公共财政支持范围,符合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原则。

2)支持方式合理性。为完成好《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昆明市“十四五”教育体育发展规划》相关规划任务要求,设立更名大学专项经费支出政策,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昆明学院更名为大学,并纳入部门年初预算管理,昆明学院按预算申报相关规定申请财政资金支持方式科学合理。

3)财政投入合理性。2022年度—2025年度,昆明学院在申报专项经费预算时,未将预算细化至具体项目,未明确专项经费项目的具体实施内容,预算申报合理性、准确性不足

(二)政策实施情况分析

从评价得分情况看,此项评价满分为25分,绩效评价得分19分,得分率76%,具体分析如下:

1.组织管理

昆明学院根据《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昆明市“十四五”教育体育发展规划》相关规划任务要求,2021年第7次、第12次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昆明学院更名大学工作总体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昆明学院推进更名大学工作的原则、目标、任务分工、工作步骤、工作重点、保障机制等内容,更名大学工作总体实施方案明确、可行。

昆明学院于2021年成立更名大学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与保障机制,并对标对表《昆明学院更名大学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项重点专项任务的责任部门、责任领导和工作任务,对更名大学工作重点任务进行时间倒排、加快推进更名工作。2023年,为进一步加强更名大学组织领导工作,对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与充实,进一步细化了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与工作机制,强化“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制度。组织管理机构健全,内部职责清晰,任务分工明确,做到事有人抓、钱有人管。

更名大学专项经费支出政策执行期间,政策目标和政策内容仍符合云南省“十四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昆明市“十四五”教育体育发展规划相关要求,不存在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导致政策出现不适应或者无继续执行意义的情况。

2.项目管理

昆明学院未针对更名大学专项经费支出政策制定专门的项目管理办法,未明确更名大学专项经费项目的申报、筛选和审批程序、条件和原则、评审标准,昆明学院根据《昆明学院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修订)》相关规定,按照学校年度预算专项经费的申报、筛选和审批流程执行。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学校财务处强化对专项经费使用的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开展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运用等管理工作,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对项目执行情况好、使用效益高的,予以支持,对项目执行中出现严重问题、使用效益差的,削减或取消下年度专项经费预算。

3.资金管理

昆明学院未针对更名大学专项经费支出政策制定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根据《昆明学院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修订)》相关规定执行。经梳理更名大学专项经费分配与使用情况发现,各年度专项经费分配未针对未达指标进行重点投入,资金分配科学性不足,部分项目资金支出与支出政策目标不匹配,且各年度资金未严格按照计划执行,无法判断预算执行与政策目标达成情况的匹配性。但在专项经费执行过程中,昆明学院财务处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了跟踪监管,并对专项资金执行进度未达到既定考核比例的进行动态调整。昆明学院审计处也对2022年专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财务处进行整改。专项经费的使用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资金的拨付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不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

(三)政策效果情况分析

从评价得分情况看,此项评价满分为55分,绩效评价得分48.20分,得分率87.64%,具体分析如下:

1.政策产出

2022年度至2025年度,昆明学院均结合高水平大学建设要求、学校“十四五”规划要求和更名大学指标要求,制定了年度任务清单,明确了各年度的目标任务、主要措施、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经梳理各年度任务完成情况和年度目标实现情况,2022年度至2024年度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截至评价日,2025年度各项建设任务正按计划稳步推进,预计到2025年12月,年度任务清单中明确的各项建设任务将实施完成。但由于受个别学科基础薄弱、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人才引进困难,以及高水平科研团队、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积淀不足等因素影响,各年度均有部分任务目标未实现,至2025年12月,研究生毕业届数、国家科研成果奖仍无法实现年度任务目标。

2.实施效益

对照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设置“大学”要求的44项指标,2021年度,昆明学院尚有13项指标未达标,达标率为70.45%。根据昆明学院提供的“昆明学院更名大学指标完成情况2025年一季度报表”,截至2025年一季度,未达指标已降至4项(研究生占比、研究生毕业届数、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国家科研成果奖)。2025年度昆明学院研究生招生指标425人,待2025年9月份新生入学,研究生占比将达标;2025年12月“跨境数字经济”省级一流建设学科通过终期验收后,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个数将达标。至“十四五”期末,未达指标将降至2项(研究生毕业届数、国家科研成果奖)。

3.可持续性

昆明学院锚定建设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定位,以更名大学为契机,全方位推进内涵建设,聚焦学校人才培养根本任务,培养云南省、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应用型高素质专业人才,开展应用研究、提供科技服务和咨询建议,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能力持续增强。一是联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三方共建全省首个自贸学院,以“校政企+自贸场景”的方式,推动高等教育与自贸试验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双同步,构建形成“专业+职业+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承担省市两级公费师范生“订单式”培养项目,培养公费师范毕业生2000余名,覆盖全省25个县(市、区)。采用校地、校校多种合作模式,共建教师专业发展中心;深化实施“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强化就业指导服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理顺毕业工作机制,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二是发挥科技优势,产校联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云南省高校唯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服务机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落户学校,以珠芽类魔芋种质资源圃创新及推广应用、药用水蛭高密度人工养殖技术创新与应用、高原农特产品智能杂物分拣机创新与推广为重点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断推进。三是与昆明市委宣传部、昆明市晋宁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管委会、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推动组织共建、人才共培、产业共创、智库共育等方面交流合作,努力探索校地合作新路径,打造全面合作新标杆。

4.满意度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计算受益对象满意度得分为84.50分。经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受访者均认为昆明学院更名成功,能提升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供给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能为云南省内其他应用型高等院校发展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评价结论

(一)结论

更名大学专项经费支出政策绩效评价得分83.70分,评价等级为“良”。一级指标具体得分情况详见下表:

3:绩效评价得分情况表

一级指标

指标分值

评价得分

得分率

政策制定

20.00

16.50

82.50%

政策实施

25.00

19.00

76.00%

政策效果

55.00

48.20

87.64%

100.00

83.70

83.70%

昆明学院更名为昆明大学,是云南省、昆明市贯彻落实国家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和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要求、加强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重要举措。更名大学专项经费支出政策的实施,昆明学院的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学科专业体系更加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得到优化、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明显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持续增强,学校综合实力迈上了新台阶,为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同时也存在部门预算和校内预算编制未保持一致,专项经费分配科学性不足,政策目标未能全部实现的问题

评价认为,至“十四五”末,除研究生毕业届数、国家科研成果奖难以达成外,昆明学院更名大学主要指标已基本实现,支持昆明学院更名大学的政策目标已基本达成,政策已无继续执行的必要。但从现状看,昆明学院由于在高层次人才引进、高水平科研团队、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等方面积淀不足,科研水平仍将是制约昆明学院更名成为大学的主要因素,建议昆明学院加强统筹布局,并建立相关机制加大对学校科研项目的支持与激励。

(二)存在的问题

1.部门预算和校内预算编制未保持一致

2022年度—2025年度,昆明学院在编报更名大学专项经费预算时,一体化系统中仅按照“办公费”申请专项经费预算,未将预算细化至具体项目,未明确专项经费项目的具体实施内容。待部门预算批复后,昆明学院按照学校办学实际情况,以及高校财务制度的规定和学校预算编制要求,将更名大学专项经费与学校其他可支配收入统筹编制校内执行的综合财务收支预算,更名大学专项经费实际支出涉及“专用材料费”、“劳务费”、“差旅费”、“印刷费”等多个支出科目。由于昆明学院编制的部门预算和校内预算未保持一致,使得两种预算差异较大,相互脱节。

2.专项经费分配科学性不足

评价发现,昆明学院根据《昆明学院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修订)》中“学校年度预算专项经费”的申报、筛选和审批相关规定审定各年度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各年度更名大学专项经费的分配未针对未达指标进行重点投入,资金分配科学性不足,支持的部分项目与更名大学专项经费支出政策的目标不匹配。如:2022年度安排实施的日常教学运行专项、教学督导员专项经费、国防教育专项经费等项目,2023年度安排实施的昆明学院学报专项经费、教务处金智教务系统服务费等项目,2024年度安排实施的实践教学专项、日常教学运行专项、审核评估专项经费、校运动会专项经费等项目,2025年度安排实施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经费等项目,资金分配与各年度未达指标关联性不强,项目实施内容也与支出政策目标不匹配。

3.受客观因素影响,政策目标未能全部实现

根据昆明学院提供的“昆明学院更名大学指标完成情况2025年一季度报表”,截至2025年一季度,对照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设置“大学”的指标要求,2021年度未达标的13项指标已降至4项(研究生占比、研究生毕业届数、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国家科研成果奖)。2025年度昆明学院研究生招生指标425人,待2025年9月份新生入学,研究生占比将达标;2025年12月“跨境数字经济”省级一流建设学科通过终期验收后,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个数将达标。但由于受个别学科基础薄弱、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人才引进困难,以及高水平科研团队、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积淀不足等因素影响,至“十四五”期末,研究生毕业届数、国家科研成果奖两项指标仍将无法实现。

、建议

(一)改变部门预算与校内预算不一致现状

建议昆明学院努力改变部门预算与校内预算不一致的现状,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为学校内涵式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务支撑。一是建立协同编制机制,打破部门预算与校内预算的编制壁垒,推动学校财务部门与校内各院系、职能部门联合参与预算编制,确保预算既能满足政府收支分类要求,又能反映学校实际办学需求。二是规范预算编制依据,以学校战略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为基础,将《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与校内财务制度的支出分类标准进行映射整合,实现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口径的统一。

(二)加强统筹布局,加大对学校科研项目的支持与激励

建议昆明学院结合学校自身优势、短板领域等因素,坚持“统筹布局、严格审查、全程支持”,合理规划、凝聚方向、强化培育,切实提高科研项目申报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建立相关机制加大对学校科研项目的支持与激励,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种子项目孵化培养力度,对接产业需求,促进资源共享和创新,为教师开展高水平科研提供有力支持,为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有力保障。

探索多元化支持方式,助推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

一是突出保基本,筑牢高校基础办学根基。进一步加大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生均拨款,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应用型高校,以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为契机,对标学校现有常用设备,提供定向资金保障应用型高校专业类设备设施的购入,针对设备维护和更新给予一定的补贴。二是通过构建产教融合利益共同体,找到政府、高校、企业等各利益主体的结合点和平衡点,建立健全相关保障机制,明确运营管理、利益分配等具体事项,实现资源互补、整合优化创造新增价值,让各方都能从中获益。三是启动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项目,加强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支持,助推学校健全完善一流学科体系,建设特色鲜明一流专业体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知名品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社会服务贡献率明显增强,区域影响力和社会声誉不断扩大,学校进入全国一流应用型大学行列

、其它需说明的情况

根据昆明学院2021年度至2024年度预算批复文件和决算报表,学校2021年度至2024年度总收入共计282,089.23万元,支出共计284,745.04万元,生均经费3.18万元。各年度具体情况详见下表:

年度

收入(万元)

年初结转结余(万元)

小计

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

事业收入

其他收入

2021年度

73,731.00

47,098.72

24,741.25

1,891.03

6,239.85

2022年度

61,643.55

41,035.55

19,596.66

1,011.35

8,193.50

2023年度

72,786.56

50,767.33

19,919.52

2,099.71

11,513.57

2024年度

73,928.11

52,249.38

19,236.99

2,441.74

7,988.53

合计

282,089.23

191,150.98

83,494.42

7,443.83


年度

支出(万元)

年末结转结余(万元)

学生人数

生均经费(万元)

小计

基本支出

项目支出

2021年度

71,189.47

53,103.44

18,086.03

8,781.38

23712

3.11

2022年度

63,131.69

53,007.82

10,123.87

6,705.36

22097

2.79

2023年度

75,864.80

55,107.68

20,757.12

8,435.33

21896

3.32

2024年度

74,559.08

55,600.63

18,958.45

7,357.56

21064

3.51

合计

284,745.04

216,819.57

67,925.47


88769

3.18

由上表可知,昆明学院2022年度至2024年度总收入和生均经费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各年度均存在大量资金结转结余。建议学校优化结转结余资金分类使用机制,一是对因项目进度、采购合同履行等形成的结转资金,优先保障原项目连续性,确需调整用途的按规定程序审批后用于效益更高的项目;二是盘活结余资金使用效能结余资金优先用于下一年度重点项目,确保资金流动效率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昆明学院校长办公室     Email:xxgk@kmu.edu.cn     技术支持与维护:昆明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ICP备案号:滇ICP备15002642号-1 云教ICP备1105008号 公安备案号53019102000011

地址:云南省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浦新路2号 | 邮政编码:650214 | 联系电话:0871-5098282
© 2009-2011 昆明学院 版权所有 Health ICP备案号:滇ICP备05001245号